新闻与活动
新闻与活动

位置: 首页 > 新闻与活动 > 学术活动 > 正文

萨本栋讲坛第193讲|资剑教授作 “生物界光子晶体及结构色”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2025-03-20

地点 期数
主讲人 研究方向

3月18日下午,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特邀复旦大学物理系资剑教授来校作题为“生物界光子晶体及结构色”的萨本栋讲坛193期。资剑教授是光子晶体与自然光子结构领域的权威专家,其团队在揭示生物结构色机理及仿生应用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次讲座吸引了学院师生、科研人员及相关领域学者近百人参与,共同探索自然与科技的奇妙交融。本次讲坛由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陈张海教授主持。

陈张海教授主持

资剑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自然界中的颜色主要分为色素色与结构色两类。后者源于光与微观光子结构的相互作用,例如孔雀羽毛的绚丽色彩、蝴蝶翅膀的斑斓光泽,这些现象曾吸引牛顿、瑞利、迈克尔逊等科学巨匠的研究,但其成色机理长期悬而未决。资剑教授团队通过系统性研究,首次揭示了孔雀、鹦鹉等生物结构色的形成机制与动态调控策略。他提到:“这些发现不仅解开了自然界的‘色彩密码’,更为仿生材料设计提供了全新思路,例如开发高稳定性、低能耗的结构色显示技术。”

 

讲座中,资剑教授以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团队如何从自然界的“光子工程师”——如甲虫外壳、鸟类羽毛中汲取灵感,设计出具有特殊光学性能的人工结构。

在互动环节,现场师生就“结构色在柔性电子器件中的应用前景”“仿生材料规模化制备的挑战”等问题与资剑教授展开热烈讨论。

现场师生感受到跨学科合作是突破技术壁垒的关键,生物学、物理学与材料科学的融合将催生更多颠覆性创新

主讲人简介:

作为我国光子学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资剑教授深耕光子晶体、超构材料及自然光子结构研究近三十年。他于199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1年受聘为“教育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并两次担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其团队在《Nature》《PNAS》《物理评论快报》(PRL)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二百余篇,研究成果为光学器件创新与生物医学检测技术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