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特邀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量子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郭弘教授应邀做客萨本栋讲坛194期。郭弘教授是我国量子技术领域的领军专家,长期致力于量子磁探、量子时频传递及量子通信等前沿研究,其成果多次入选国家科技重大进展。本次讲座以“量子技术:从传感到感知”为主题,吸引了学院师生、科研人员及相关领域学者近百人参与,共同探讨量子传感与信息感知技术的突破与应用。本次讲坛由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陈张海教授主持。

陈张海教授主持
报告中,郭弘教授从“量子优越性”与“量子革命”切入,系统阐述了量子技术在信息感知、安全传输及处理中的核心作用。他重点介绍了团队研发的光泵原子磁力仪------该技术通过高精度磁异常检测,在无屏蔽地球环境中实现脑磁与心磁的实时监测,为基础物理研究与生物医学诊断提供了新范式。此外,其团队开发的商用光纤量子时频传递系统,突破七千公里级高精度信号传输,兼具抗干扰与安全性,为下一代通信网络构建奠定技术基础。 面向未来,郭弘教授提出量子技术将跨越物理与数学边界,形成“硬件+软件+人工智能”的融合创新体系。他强调:“量子开放系统与纠缠动力学的研究,或为人工智能、时空安全等领域带来颠覆性变革。”

郭弘教授作报告
讲座尾声,现场师生围绕“量子技术产业化路径”“量子磁探的医学落地挑战”等问题与郭教授展开深入探讨。
主讲人简介:
郭弘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担任“十二五”至“十四五”国家量子领域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并牵头国家863计划、2030科技创新“量子”国家重大项目研究。他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无磁屏蔽环境下高灵敏度脑磁与心磁探测、商用光纤七千公里级量子时频传递,以及连续变量量子通信的最远光纤传输纪录,相关成果入选中国先进科技“十大进展”,并亮相国家“十二五”“十三五”科技成就展。 作为英国物理学会会士、中国电子学会量子电子与光电子分会副主任,郭弘教授发表学术论文四百余篇,授权专利五十余项,出版专著《量子密码》,并荣获“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等荣誉。其主讲的《量子力学》《量子光学》课程在B站等平台广受好评,被誉为“量子科普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