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陈焕阳教授获中国物理学会“萨本栋应用物理奖”
8月18日,中国物理学会2023年秋季学术会议在宁夏召开,开幕式上举行中国物理学会物理奖颁奖仪式,我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陈焕阳教授因“在变换光学及其应用物理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荣获2022-2023年度“萨本栋应用物理奖”。陈焕阳教授(右二)中国物理学会2023秋季学术会议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旨在加强国内外物理学界的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推动物理学科的全面发展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中国物理学界规模最大、综合...
2023-08-218月18日,中国物理学会2023年秋季学术会议在宁夏召开,开幕式上举行中国物理学会物理奖颁奖仪式,我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陈焕阳教授因“在变换光学及其应用物理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荣获2022-2023年度“萨本栋应用物理奖”。陈焕阳教授(右二)中国物理学会2023秋季学术会议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旨在加强国内外物理学界的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推动物理学科的全面发展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中国物理学界规模最大、综合...
2023-08-21寻找室温超导体一直是科学界的巨大挑战,其成功能为许多未来应用开辟道路。最近,人们发现了许多在超高压条件下具有高超导转变温度的氢化物,这为实现室温超导提供了可能性。然而,对于实际应用而言,高压条件仍然过于极端。因此,人们提出了一种新思路,即通过利用硼、碳等轻元素掺杂或替代氢元素,以降低所需的高压条件。最近,Dasenbrock-Gammon等人报告了在近乎室温室压环境条件下,在氮掺杂的镥氢化物中观察到超导现象的实...
2023-07-21操控光子的自旋角动量实现对光量子态的调制,是量子科技、三维显示、生物成像等领域十分急需的战略性前沿技术。传统方法常需要引入偏振片和相位延时片等光学元件对光源进行相位调控,无法和现有的微电子技术兼容,不利于实现信息器件的集成和小型化。近日,厦门大学半导体研究团队康俊勇教授、张荣教授、吴雅苹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在《自然-电子学》期刊上发表成果,提出轨道调控的拓扑自旋保护新原理,首次生长出室温零场下本征...
2023-07-212023年2月7日,Nano Energy期刊(IF=19.07)发表了我院蔡端俊教授课题组、康俊勇教授团队题为“Vertically Aligned ZnO Nanoarray Directly Orientated on Cu Paper by h-BN Monolayer for Flexible and Transparent Piezoelectric Nanogenerator”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针对多晶柔性衬底的半导体晶体生长难题,该论文提出以二维h-BN原子层薄膜作为预导向层,利用h-BN的原子级光滑、无悬挂键表面,以及六角晶格特性,实现了直接...
2023-02-15由于库伦屏蔽减弱,低维半导体材料的光学性质主要由激子决定。亮激子可通过光学上的直接跃迁来观测,但暗激子光学上跃迁禁戒,难以直接观测。暗激子的复合往往需要其他元激发如声子等的协助。因此共振拉曼散射是比较理想的研究暗激子的实验手段。近年来,二维半导体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如MoS2,WS2等具有强的光-物质相互作用,能带上具有丰富的能谷结构,如同时具有Γ、K、Q等能谷,在布里渊区不同位置且能量接近,可以形成丰...
2023-02-15近日,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杨志林教授团队与汕头大学李明德教授团队合作,利用针尖支撑半悬浮态超表面成功实现了低损耗超快全光纳米机械操控,并将光机转换效率和振荡时间提高了近两个数量级。相关成果以“Gigahertz Optoacoustic Vibration in Sub-5 nm Tip-supported Nano-optomechanical Metasurface”为题发表在国际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纳米光机系统指通过光诱导电磁力、热应力、辐射压力或梯度力来驱动纳米结...
2023-02-10近日,我院顾为民教授团队在中子星搜寻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利用我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积累的海量恒星光谱,发现了一个处于宁静态的中子星候选体与红矮星组成的双星系统。研究成果以“A dynamically discovered and characterised non-accreting neutron star - M dwarf binary candidate)”为题,以厦门大学天文学系为第一署名单位,于2022年9月22日发表在《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my)期刊上。论文链接为:https://w...
2022-09-23近日,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与乾照光电协同攻关,在提升绿光LED效率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该研究成果以“High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Green Light Emitting Diodes on Stress-Manipulated AlNO Buffer Layers”为题发表于IEEE PHOTONICS JOURNAL 14(4) (2022) 8234405。近年来,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已经在国民经济的不同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技术的巨大飞跃,蓝光LED的光电转换效率已超70%,同时AlGaInP基红光LED技术...
2022-07-042022年6月3日,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刊出了我院蔡端俊教授课题组、康俊勇教授团队发表的题为“Towardsn-Type Conductivity in Hexagonal Boron Nitride”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该论文建立了一套调控超宽禁带二维半导体导电类型的理论和掺杂技术,提出牺牲性杂质的轨道耦合技术,以调控二维六方氮化硼(h-BN)中的施主能级浅能化,在实验上第一次成功获得二维半导体h-BN的n型导电。该研究为解决宽禁带半导体中n、p型导电严...
2022-06-07▲第一作者:Lili Han, Hao Cheng, Wei Liu通讯作者:忻获麟;罗俊;郑金成通讯单位: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天津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厦门大学/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DOI: https://doi.org/10.1038/s41563-022-01252-y01背景介绍单原子催化剂(SAC)是一种将孤立的金属原子固定在固体基质上的催化剂,具有易分离、易回收、多相催化剂易固定,以及活性中心高度均匀、配位环境可调和均相催化剂原子利用率高等优...
2022-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