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3日下午,厦门大学物理学系萨本栋讲坛第110期在海韵园物理楼552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坛由厦大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陈张海教授主持。复旦大学物理系施郁教授应邀做了题为“从近年诺贝尔奖看当代物理学前沿”的学术报告。

施郁教授做报告
近20年来物理诺贝尔奖获奖的四个领域分别是粒子物理、天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原子分子光物理。202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对黑洞的理论和观测做出重要贡献的三位科学家,一半授予彭罗斯(Roger Penrose),奖励他发现黑洞的形成是广义相对论的普遍(robust)预言,另一半授予根策尔(Reinhard Genzel)和盖兹(Andrea Ghez),奖励他们发现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致密物质。讲座中,施郁教授借助于近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及少量其他科学奖的回顾,为我们对当代物理学以及它的世界图景开启一个轻松却震撼心灵的旅程。施教授还大方分享了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看法和预测。最后,施郁教授的讲演在老师和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在讲座结束后的答疑环节中,老师和同学们纷纷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予以发问,施郁教授都一一详细解答。

师生提问

讲座现场
报告人简介:施郁,1989和1994年在南京大学分别获学士和博士学位,2005年至今任复旦大学理论物理教授。曾在剑桥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和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等国外大学工作或长期访问。从事理论物理若干领域的研究,涉及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凝聚态物理和高能物理,在物理学史和科学传播方面也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