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下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物理学院副院长,合肥国家实验室研究员徐飞虎教授受邀莅临厦门大学,为师生带来题为“量子成像科学与技术”的萨本栋讲坛第199期。徐飞虎教授系统阐释了量子成像如何通过融合量子光源、量子探测等尖端技术,在灵敏度、作用距离与分辨率上突破传统成像的物理极限。本次讲座由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陈理想教授主持。

陈理想教授主持
报告中,徐飞虎教授详解了量子启发成像的前沿突破,包括利用单光子级弱光实现极暗环境成像的单光子成像技术、突破视线限制探测隐藏物体的非视域成像技术,以及通过量子测量思想构建"虚拟大孔径"提升分辨率的光学合成孔径技术。他强调这些技术将在天文观测、生物医学及材料科学领域引发变革:助力捕捉更暗弱的深空天体、实现活体组织无标记高分辨成像、推动纳米级材料无损表征。
徐飞虎教授在报告现场
讲座尾声,现场师生围绕量子启发成像等问题与徐飞虎教授展开热烈交流。
主讲人简介:
徐飞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物理学院副院长,合肥国家实验室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士、多伦多大学博士、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入选美国光学学会会士(2022)、教育部高层次人才(2021)、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2017)等。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量子网络、
单光子成像等量子信息科学。在RMP(1篇)、Nature(3篇)、Nature Photonics(5篇)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科技创新2030重大专项、科技委基础加强重点项目、基金委重点项目等。担任npj Quantum Information和Advanced Imaging期刊副主编、国际量子密码(QCrypt)大会指导委员和程序主席。获科学探索奖(2021数学物理领域)、英国物理学会国际量子技术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