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传承红色基因,强化作风建设,6 月 14 日至 16 日,厦门大学基础物理党支部走进江西南昌,开展 “访故址寻踪薪火相传凝党志,研红途问道知行合一铸师魂” 实践活动,在沉浸式学习中追溯革命先辈奋斗足迹,锤炼党性修养,践行育人初心。
首站启程:感悟八一精神,厚植家国情怀
2025年6 月 14 日下午,党支部成员踏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开启此次红色之旅的重要篇章。馆内 “伟大的开端” 主题展览中,丰富的历史文物、详实的史料和震撼的多媒体展示,将党员们带回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

随着讲解员的生动讲述,锈迹斑斑的枪支、泛黄的书信、珍贵的影像资料仿佛被赋予生命。“1927 年 8 月 1 日凌晨,南昌城头的枪声划破黑暗,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讲解员的话语,让党员们真切感受到起义的惊心动魄。在起义前作战会议复原场景前,大家凝神聆听着周恩来、贺龙、叶挺等革命先辈在昏暗油灯下,沉着冷静部署作战计划的故事;在起义战斗模拟场景中,逼真的枪炮声背景下,讲解员对战斗细节的剖析,更让党员们深刻体会到起义将士们为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无畏。一位党员感慨:“听着讲解,看着这些展品,革命先辈们坚定的信念和伟大的牺牲精神,比任何理论说教都更有感染力。” 此次参观,全体党员深刻领悟到 “坚定信念、听党指挥,为民奋斗、百折不挠,敢为人先、勇于创新” 的八一精神内涵,进一步坚定了为党和人民教育事业奋斗的决心。

离开纪念馆,党员们来到八一广场。八一起义纪念塔巍峨耸立,塔身正面 “八一起义纪念塔” 八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塔座四周镶嵌着反映南昌起义战斗场面的大型浮雕,讲解员详细介绍着浮雕中每一个人物形象背后的故事,以及浮雕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党员们认真聆听,仔细观察浮雕上起义将士奋勇杀敌的英姿,在讲解中深刻领悟八一精神,汲取育人力量。
文化浸润:触摸汉代文明脉络,坚定文化自信根基
6 月 15 日上午,党员们前往南昌新建区大塘坪乡参观海昏侯博物馆,在鎏金青铜编钟的余韵里,在错金银青铜当卢的纹饰间,大家沉浸式感受汉代历史文化遗存。馆内文物承载的历史智慧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博物馆对汉代文化的创新性传承与展示,也让党员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立体的认知,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行程有变:虽遇闭门遗憾,红色初心不改
6 月 15 日下午,原计划前往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与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参观学习,却因两处场馆同时进行内部整修,暂不对外开放。站在紧闭的大门前,党员们望着场馆标识,眼中满是未能深入学习的遗憾。然而,革命先辈的精神早已在之前的学习中深深烙印在每个人心中,这份对红色文化的渴望与追求从未消退。
尽管未能入内参观,党员们依然在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门口整齐列队,合影留念。镜头定格下大家坚定的神情,这不仅是此次行程的记录,更承载着党员们 “将来定当再来,深入学习革命先辈精神” 的承诺。他们表示,场馆的暂时关闭不会阻挡学习的脚步,未来必将找机会补上这一课,将红色精神更好地融入教育事业。

见证辉煌:领略海军发展成就,强化使命担当意识
6月16日上午,党员们登上南昌舰。南昌舰见证了我国海军发展历程,是中国海军不断壮大的有力证明,激发了党员们使命担当的责任感,强化了将科技强国的奋斗精神融入教育实践的自觉。


此次 “访故址寻踪薪火相传凝党志,研红途问道知行合一铸师魂” 实践教育教学活动,为锻造政治过硬、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新时代高校教师党员队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强劲红色动能。通过沉浸式学习与深度交流研讨,让党员们受到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强化作风建设,继续以红色基因铸魂育人,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入到一流学科建设事业中,续写共产党人的初心答卷。